前言 “一台缝纫机、一张裁床和一个衣柜是他的全部家当,白天在裁床上做工,晚上翻个面儿便是一张床。” 早年间,彭家琪还是一名学童,礼拜天上山挖折耳根,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,赚得了打牙祭的钱。在迷上缝纫之前,少年的彭家琪一直崇拜着做公安的哥哥,12岁那年,母亲带着他上裁缝铺,嗒嗒作响的缝纫机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。五颜六色的布料摇身变为量身定做的衣袍,这晕染了他的双眼。母亲离开后,他总会偷偷去踩缝纫机。有一次手指被针穿破了,就这样钻心的疼痛也没有扑灭他极大的好奇心。人生中第一位指路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,恰逢服装行业非常火热,机缘巧合下,彭家琪听说中江县有一位缝纫技术超群的刘师傅,这使他少年时期对缝纫的狂热,一下子重新被点燃,他三顾茅庐,拜师门下。“不要只学传统制衣,还要进行商业加工,否则你一辈子只能是个裁缝。”拜师时师傅说的一句话,使彭家琪三十余年谨记于心,从那个时候起,他就明白自己要做的不仅是学艺。清晨,他会将亲手缝制的衬衫铺设在不同花色的布料上,让晨起不久、睡意仍浓的过路人眼前一亮、纷至沓来。1984年,他赚得人生第一桶金,共3000元。 中江飞出一只燕 “世界时尚服装大师皮尔•卡丹是第二位指路人。” 彭家琪清楚地记得,1979年3月19日的报纸头条,这位造访中国的欧洲时装设计师,领着12名洋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场时装表演。迈着猫步的靓丽模特、五颜六色的绚丽时装,让当时仅有黑、灰、蓝的中国霎时屏住了呼吸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当国人下定决心推开窗看世界的时候,第一眼看见的牌子便是“皮尔•卡丹”。 在这个人生最关键的时间点,彭家琪找到了另一半藏宝图,那时的他已预感到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1984年他与多年老友陈秉达合资3000元建立“中江飞燕服装厂”。但此时,四川的服装市场被上海产品所垄断,人们崇尚沿海货,对毫无名气的飞燕服装自然不屑一顾。在创业生涯中,彭家琪有无数次被拒在紧闭的厂房外,但门内是更加先进的世界,有落后的西南地区所未知的新奇,他渴望学习。永远记得在1987年,他艰难地混进上海康派司工厂,推开门后所见到的另一个世界: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各自做工,以及高效率的工业化流水线。他激动不已地掏出笔记本,将每一道工序记录在册。而后,正是由于这次“偷学”的经历,琪达决定引进先进的衬衫生产设备和工艺。短短2年的时间,琪达衬衫几乎与上海名牌相媲美了。 光阴似箭,彭家琪早已化为琪达的内核;岁月如梭,这所起航于西南一隅的工厂,任何时候都能爆发出不容小觑的小宇宙。 民族品牌传承人 褪去董事长的光环,儒雅与真诚便是他的本真。他向往安定平和的日子,养生与高尔夫取代了麻将与烟蒂。同时,他也渴望以绵薄之力回馈社会:5.12大地震,他主动请缨,为500多名灾民提供食宿,并为灾区捐款捐物。4.20芦山地震后,琪达集团投资在灾区建立集团子公司——琪雅公司,成为芦山灾区第一家建成并投产的援建企业。2017年12月28日,彭家琪荣膺十大“感动经开区人物”。 已过知命之年的彭家琪,岁月的痕迹已慢慢爬上他的鬓角,也增添了几分稳重与成熟。成功男人的最佳状态大概便是如此。有生之年虽收获无数荣耀,但从不自恃骄傲,仍旧谦卑;也是历经千辛万苦,却心怀大海的豁达。彭家琪曾说:“我一生只做好一件事——就是办好琪达,让我的员工能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,住有所房”。他以亲身经历告诉那些正在艰苦创业阶段的年轻人:受尽世间的冷暖,也千万不要放弃,笑容绽放在不久的将来。 |